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心情

弄好自己,討好別人,不說話時可能是最可愛的,也是最可怕。
將自己按下,站在比別人低的地方,這可能會更可愛,但將更可怕。
不突出自己,不要求別人的目光,做自己所想,但在沒核心的軀殼下,有點難。
將自己塗黑,置於角落,但在黑暗中被抽了出來。
為別人而活,奮力擺脫為別人而活,自己卻更空洞。
別人自己別人自己別人自己別人自己....

不安、無欲無求,不安於無,卻在求無,在黑暗中隨行,為什麼又是黑暗,討厭卻喜歡黑暗
矛盾,永不說永不 (never say never)

這便是現在的心情...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音樂

一個沒音樂天份的人只靠努力可以去到甚麼程度

拭目以待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手錶

小時候,我有戴手錶的習慣,但不知何時開始,這個習慣消失了。
手錶是時間的象徵物,有著守時的意味,可惜這意味正正跟我的時間觀念有所衝突 (我是一個常遲到的人...呵呵),有可能地在潛意識驅使下我便將手錶排除於外,從此跟它斷絕了關係。

其實,我家也有一隻手錶,一隻我從未戴過的手錶,只是,它的意義令我不捨得戴上它。

但我想,我會重拾戴手錶的習慣,因為我的哥哥送了我一隻手錶,說給我到澳洲及行山時可以用,記憶中這是他送給我的第一份禮物,不知道說甚麼....只能說,這隻手錶會陪伴我見證著我的改變。

澳洲之行尚未開始,但我發覺我已有所得著,我一直忽略了的親人,朋友,謝謝。

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

思考之路

google wave 的出現,已經將瀏覽器(browser)發展成一個平台(platform),利害的是將新的技術套用在現有的瀏覽器,google的達人們真的永遠走先別人一步,由一個簡單的再平常不過的概念終極擴展,突破技術的界限,但不失再無限伸延下去的可能性,真的很利害。溝通(communication)是現代網絡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facebook、 blog、 instant messager等等也是為溝通而設的工具,這本來便是網絡的發明的基本原因,由點對點無分國界時間將在網絡中的人連在一起,每人也貢獻,每人也接收,可以說 google wave 將溝通帶向一個更新的層次。

最近的思考都圍繞著怎樣才能想到一些別人想不到的,要突破框框真的不容易,一些零碎的思緒往多方向發展,不能好好擴展下去,我想,是時候將腦海清空一片,好好重新回顧現在已有的,再想像將來可能會出現的,為自己的思想找一條路。

這條思考之路跟人生之道同樣艱難,但我相信我做得到。

思考的方向
- 設計 facebook 遊戲
- 未來網絡下新的構想

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

Web 3.0

今天跟馬高討論了一整天下一代web會是怎麼樣,綜合了馬高的想法,雖然不是什麼新思維,但我也想記下來好讓未來作一個參考

Our guess on next generation web 3.0
- Browser evolution, a brand new style of broswer, 3D web browsing like a 3D virtual world, new html protocol, compatible with existing web technology, user personalizated setting, actually it should call a platform instead of a broswer in future.
- WebOS, web application will be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new platform, all data and computation will be stored at platform at the server side, computer will be developed as a device to collect to the new platform with display and input device only, it will be much more compact than now
- Web Identification, each internet user will have a unique identification, personalization will be a more important factor

"Switching on computer is like entering you into the virtual world"

醫生與我

醫者父母心,試問天下間的醫生還有誰可以做到這一點。

我很愛看郭心諾醫生,在很久以前一次偶然情況下看過他,他便一直作為我的家庭醫生。
我一直覺得醫生最重要是能否給予病人信心,有時候這方面比藥物的治療更重要。郭醫生是一個很細心的醫生,每次他都很詳盡的解答病人的問題(所以要等很久 =_="),使病人更清楚自己的情況和免去無謂的擔心。

最近,他知道我要去澳洲一年,便很妥善地安排了我的鼻敏感治療,也為我配了一些藥物以備不時之需,這份醫者關懷之心實在令人敬佩,他真是一個很好的醫生。
還有,診所的護士小姐,不知何時起她竟記得了我的名字,雖然今天只是第一次跟她閒聊,哈哈

每個人的圈子

我想像每一個人都有三個大小各異的圈子包圍著:
社交圈,朋友圈和保護圈
每一個圈子代表著一條警戒線,在圈外代表未被接納為該圈子的定義範圍,反之,在圈內代表已被接納。

社交圈是日常接觸別人的界線,在這個圈內代表這個人已跟你有某程度上的接觸,亦代表你願意與他維持接觸繼續下去;
朋友圈是代表著已經有更深聯繫的人的圈子的界線,在你的心入面已佔有一定的地位;
保護圈則是個人的最後界線,能進人這個圈內的人已是對其完全信任,全無保留,地位等同於自己。

社交圈在最外層,朋友圈在中間,保護圈則在最內層。每個人的圈子大小、圈子間的距離都不一樣,有些人可以社交圈子很大,但朋友圈及保護圈卻很小,這代表著這個人廣結朋友,人多識廣,但能成為他真正朋友的人卻不多;有些人社交圈跟朋友圈重疊著或距離很小,這代表著這個人一旦結識朋友便會將之視之為真正朋友,往往這類人比較單純;又有些人三個圈子很小而且它們的距離很小,這代表著這個人不太會結識朋友而且結識朋友不多,但只要一旦有一個人出現,便會一口氣踏進三條界線,成為他珍而重之的朋友。

保護圈是個人的最後防線,也是一條最難踏進的防線,通常保護圈內的人是有極親密的關係的人,當然,有些人保護圈內除了自己空無一人,有些時候,就算拍拖多年的男女朋友也並不能踏進保護圈那條界線。我想說,能踏進這條界線是一把雙利刃,這表示著你的心靈中存在著一個可分享,可分擔的人,你並不會感到孤獨,但往往他/她卻會是傷得你最深的一個人,所以開啓這條界線是決不容易的一件事,如果你是一個保護圈內擁有很多人的人,你將會是一個很幸福但又潛藏很多被傷害的危機的人。

圈子的大小距離會不停改變,就算已置於其中的人也會隨時間改變位置,每個人也可以為自己畫下自己的圈子,將自己認識的人放於不同的位置,當然,也可以觀察其他人的圈子,想像自己在那個位置,這樣你便會更容易掌握人與人間的關係。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我的冷讀術

初次接觸冷讀術是小醜介紹的,我並不懂冷讀術,也並沒讀過相關書籍(有機會一定會看看),卻對這很有興趣,我想我也有自己一套冷讀術。

冷讀法 (取自維基百科)
冷讀法是一種由心靈主義者占卜師通靈者靈媒證明關於其他人的一些細節的技術,用來說服其他人他們知道的東西比其他人知道的多。即使事前不認識一個人,一個有經驗的冷讀者仍然可以從那個人的肢體語言衣著時裝髪型性別性傾向宗教信仰膚色種族教育程度、語法方式、從哪裡來、等等那裡經過細心的分析可以獲取大量信息。冷讀者經常對一個人用高可能性的猜測,快速的從那個人的反應分析他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如果猜錯的話會加強任何使那個人有可能承認的事並快速跳過猜錯的地方。

我的冷讀術建基於“事出必有因”這個我一直深信不疑的道理,萬物都逃離不了這個法則,包括每一個說話,每一個動作,每一件發生的事,我的冷讀術便是在當中尋找其原因,這冷讀術跟我的思緒一樣,雜亂無章,沒有既定的路線,也沒有既定的法則。舉一個簡單的例子,msn旁的小簡介也可以成為冷讀術的目標,常常更新那段小簡介的人,是沉悶? 愛跟人分享? 比較敝不住? 相反的人,是自我?不會透露自己?忙碌? 找出箇中原因,這便是我的冷讀術的雛型。當然,我一直也不是一個有系統的人,無論是思想上或行為上,所以找出了疑似原因也不會系統性地去分析,反之,會從那一點原因再推層下去,再配合另一些行為線索,找出當中的合理性,這裏的結果成為那裏的原因,那裏的結果也會成為另一處的原因,一絲一絲扣下去,就好像不停地“哦...因為這樣...所以這樣...所以那裏也會這樣....." 從一點確實的原因一直擴展下去,就像踩地雷遊戲一樣,這便是我的冷讀術的基本結構了。

我的冷讀術是比較直覺性的,再配合適量的分析,也不如其本來定義般互動及有系統,雖然簡單,但卻很有趣味,如果成功的話,就好像在看透事物的本質一樣。

第五人

看事情看得很遠的悲觀主義者

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正負推動力

物理學上有一名詞稱為“慣性” (Inertia),表述為一個不受任何外力的物體將保持靜止或均速直綫運動。

人也有“慣性”這種東西,當人處於一個平衡的環境下,沒有外力的驅使,人往往傾向於保持原狀,這種“慣性”也能稱為“惰性”。

不論是因為物理現象或懶惰的天性作祟,改變的基本條件源自自身或外來的推動力,而這種推動力分為正面的和負面兩種。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成績普通的學生因為老師一次的稱讚而努力讀書,這便是正面的推動力;又例如,一個成績普通的學生因為面臨留級的邊緣而努力讀書,這便是負面的推動力。

正負兩面推動力對大多數人來說尤以負面的推動力的影響為大,“不服輸”、“怕失敗”、“被否定”,“落後他人”等等負面的情緒卻能給予人奮力向上的強大推動力;相反地,正面的推動力只對少數有目標,有上進心的人有明顯的效用,再舉一例去明確說明之,在一條不徐不疾的河流上划船,順流者會奮力向前拼進的非比尋常,逆流者會奮力向前的卻正常不過,此無不關乎於人的“惰性”。一個無甚上進心的人,可能只因不想落後於人奮力向前,最後也會有非凡的成就。可見動機並不一定是成功的要素,前進的推動力卻是。續前篇“天才”之說,凡人如能運用這負面的推動力,成為非凡也不是沒可能的。

在人生中要保持前進的推動力,往往要注入適當的負面推動力,為自己製造危機感,對自己的厭惡感,争勝心,俗語有云“人比人比死人”,但不比較,不知自己落後於人,跟井底之蛙又有何別。當感到自己生活有如一池死水之時,不妨拿身邊的朋友比一比較,通常能給予你無比的動力。